说起汉高公司(Henkel),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一提到宝莹洗衣粉,恐怕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其实,宝莹只不过是汉高公司众多品牌中的一种,汉高与中方合资生产的洗衣粉还有天津加酶、威白、Fa(花)、桂林、天天、海鸥等许多品种。除日用化学用品外,汉高还以生产工业清洗剂和粘合剂闻名世界。
汉高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开始也比较谨慎,但公司采取蚕食政策,通过增资扩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据《中国化工报》报道,1997年汉高生产的洗涤用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2.2万吨,占据中国洗涤剂市场的10%,在四平汉高的所在地东北,汉高洗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40%。
扩张之路
说起来,汉高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多年前。1876年,德国人弗里茨·汉高建立了一家日用化学工厂,生产清洁剂和洗涤剂产品。1907年,汉高公司以硼酸盐和硫酸盐为主要原料,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了自作用洗衣粉,公司取两种化学原料的字头,将其命名为宝莹(Persil)。实践证明,宝莹具有见效快、洗涤效果强的特点,能够大大减轻家庭主妇的劳动,因而受到公众的欢迎。宝莹为汉高带来了滚滚利润,汉高的声誉日胜一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汉高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汉高已能生产1万多种产品,这些产品涉及6大类:
□家用洗涤清洁剂
□金属化学用品
□民用及工业用粘合剂
□美容护肤用品
□油脂化学品
□工业(机构)卫生用品
汉高集团的投资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投资企业超过300家,雇员5万多人,其中海外员工3万多人。汉高集团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南北美洲和亚太地区,其海外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70%以上。1997年,汉高集团的总销售额达到201亿马克,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同行业最受推崇的公司。
汉高公司注重走收购兼并之路,这是它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19世纪末,汉高通过收购莱茵硅酸钠厂,进入化工原料生产领域。1917年收购了Matthes
& Weber公司的一家生产碳酸钠的工厂,进入碳酸钠生产领域。30年代,汉高分别收购了两家生产合成洗涤剂的工厂,这使它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洗涤剂生产厂家。
进入80年代以后,汉高的收购兼并活动不减当年。1980年和1987年,汉高收购了美国化学品公司(Amchem
Products)和美国帕卡化学公司(Parker Chemical Co.),这两家公司加入汉高后,与原P3部合并,组成金属化学部,从事金属表面处理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一跃成为该领域的世界头号厂家。1991年,汉高集团收购了德国泰罗松(Teroson)有限公司的粘合剂、密封剂和抗腐蚀剂业务,成为世界上该行业的最大制造商。
活跃在中国
凭借自身优势,看准市场空白,汉高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也许是出于日耳曼民族的小心谨慎心理,汉高起初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是很大。作为试探性行动,汉高于1990年分别在上海和广州,投资成立了两家小型合资生产企业,生产金属表面处理剂。大众汽车公司、标致汽车公司以及美特容器公司成为它们的忠实用户。这两家企业投产之后,开始效益不是很高,但产量上得很快,销售额连年递增,超出了汉高的预料。于是,一个更加大胆的投资计划在汉高管理层中悄然酝酿。
汉高在中国开始大规模投资的标志,是1993年与天津合成洗涤剂厂合资,成立了天津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总投资额为3000万美元,汉高出资45%。由此开始,汉高在中国各地相继进行大规模投资活动,将一个个著名品牌推向市场。除生产性企业外,汉高还于1995年成立了从事贸易活动的汉高(天津)国际贸易公司、从事投资活动的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迄今为止,汉高在中国先后投资了15家企业,投资额超过3亿美元,汉高在中国投资企业的员工超过5000人。据称,中国是除欧洲外,引进汉高全部6大类产品的惟一国家。
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汉高在中国投资系统化的开始。该公司负责协调指导汉高在中国的业务,向合资企业提供财务、人事、信息管理、公关和法律方面的支持,实际上是在发挥汉高在中国的"前线指挥部"的作用。汉高希望借助该公司的力量,调整在中国的生产、市场销售和技术开发活动,使其在中国的十几家企业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经营整体。
汉高公司有一句名言,叫做"应用化学,应用于生活",这是汉高前辈留给后人的创业宗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汉高本着这一宗旨,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分销网络以及高级专业人才的优势,不断把优良产品推向市场。汉高不仅将其国际名牌"宝莹"、"Fa花"引入中国,还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国内品牌,如"光明"、"可蒙"、"孩儿面"、"天津加酶"等,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汉高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研制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摘自 《世界500强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4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