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锦华:《1984》与世纪记忆
- 一个畅销书作家的文学探索
- 文字生涯:读《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
- 2001年畅销书封面上的13张笑脸
- 陈凯歌压轴《十分钟,年华老去》成为戛纳开幕电影
- 文化界如何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
- 我对恐怖电影的分类
- 我不喜欢斯皮尔伯格!
- 清晨,我被叫床声惊醒
|
|
|
-
小资入门教程
- 小资的精神世界
- 小资的物质生活
- 非议VS自白
|
|
|
|
|
网络文集《在线》近日出版
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化长廊 >
正文 2002-01-14 17:27:50
据诗生活通讯社(记者清晨)2002年1月9日综合报道 网络文集《在线》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分散文、小说两卷,收录国内互联网上近五年来发布于新龙门、水木清华、尚书屋等论坛及BBS上的散文及小说精品,选文充分记录了从网络文学初期到网络文学发展期的转变轨迹,内容丰富,包装精致。该书成书过程坎坷,历时两年,前后校对达六次,倾注了编者的大量心血。
该书作者年龄段跨越三十年,身份差异极大。作者有:斜茧、蔚蓝、chinarom、老马、扫红、针、东晓、小乔、绿绮、荷音、黑色羽翼、剑枫、白玉苦瓜、水晶珠链、西西、查理、飞鸟、徐石头、海客、yvonne、程述、桥、乔纳森、沙门、自由自在的小飞鱼、不知所云、野草、瞎子、王景略、粲然、小溪、饭饭、火车、邢育森、sandglass、vieplivee等。
欢迎邮购,散文定价14.8元,小说定价17.6元
邮购地址:524037 广东省湛江市寸金二横路10号9栋401房 关哲
附《在线》主编关江秀(网名针儿)的再序:
两年前赵强建议我主编一套网络文集时,正是网络文学方兴未艾之时。我本非出版界人物,亦非网络写手当中的佼佼者,只是虚担了教育网和邮电网的两个最大的BBS(水木清华BBS、网易BBS)的文学版版主。而让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的是,中国境内的“互联网”之间不是互联的。比如,同样是在北京,从邮电部的ChinaNet联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园网竟然还要到美国去兜一圈。因此,在很多时候,哪怕是对于在中国的用户来说,很可能访问一个美国的网页,要比访问一个中国的网页容易的多,并且速度也快得多。针对这种现状,赵强产生了很好的想法,他说:“我们可以做一套涵盖面最广的书。我负责出版,你负责编选。”我答应了,于是联系起二三十位版主,靠一根电话线,开始编选这套书。当时的编选工作进程是以“天”计算的,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以邮件的形式,初选了一百万字的文稿,再分组投票,选了其中五十万,第三次讨论时,又增删了不少文字,重分了版块。
然而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出版一再延宕,颇有不了了之的味道。况且这两年间,情势已急转直下,网络经济的泡沫甚至打碎了“小超人”的神话,何况这套毫无背景的文集?本来所谓“大勇若怯”,能放弃者方是高明,但此事终萦绕在心,不得解脱。想起一年前在北大附近一家茶艺馆里,陈平原教授说:“我希望你们这套书能更注重史学的价值,可以作为文学史的一种证据留下来。”后来又读到鲁迅先生在《域外小说集》再版时说的话:“我看这书的译文,不但句子生硬,‘诘 聱牙’,而且也有极不行的地方,委实配不上再印。只是他的本质,却在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便在将来也该有存在的价值。”这两段话如同钟声敲过,余音尤存,久久不能散去,因为我与其余编者都有对这套书本质的坚信。
之所以说这套书“涵盖面广”,是因为几个方面:一是打破了教育网与邮电网的疆界;二是作者年龄段跨越三十年;三是作者身份差异极大;四是通过选文,可以一窥从网络文学初期到网络文学发展期的转变轨迹;五是它依存于但不专属于任何一个网站。
先说教育网与邮电网的文章特点。教育网的文章比较纯净,或青春的叛逆,或哲理的思考,仿佛字里行间有一颗心在活泼泼跳动似的。邮电网的文章较为浑厚,有点悲伤,有点油滑,也有更多的责任,其中好的文字,都不为迫切的表达,更像一个告别过去的手势。
再说网络文学的时期划分,虽然目前还未到总结的时候,不过姑妄言之,我认为“网络文学初期”大约在1995-1999,这个划分标准源于1999年网络文学已大规模接近纸质媒体,而这以前的文字带有私语性质,以散文或情爱小说为主,作品多用第一人称。《在线》在其中选择了一部分有个性的、经验独特的文字。1999年后,特别是“榕树下”大规模出书,及《天涯》《大家》等文学刊物登载多篇网人的创作后,网络上冒出了许多新锐作家,他们更重视技巧和实验,创作态度严肃,作品以小说为主,想象力突出,也更为耐读;另一方面,这段时期也产生了不少流行的华丽的都市爱情表述,这类围绕俊男美女发生的故事被收入时尚杂志,在坊间广为流传。基于不与他人重叠的原则,《在线》对这段时期文章的选择,以前者居多。
《在线》原先还收了一个附录,择了最具网络特点的几类文字,包括同题征文、接龙、评论,想还网络文学一个较完全的面貌,终究因为这些文字的游戏性质,水准良莠不齐,为文集的质量计,忍痛放弃了。有朋友说这类文字应挑选好的独立成集,也有道理,但这个工作不是现在时的,须得在网络文学发展得更为完全时才可以进行。
到今日,《在线》的出版已不再是镜花水月,而确切在现实中了,回顾编选时的快乐,出版时的愁苦,昨日种种,仍如水晶般透明,清晰可触。时人大谈网络文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此书的出版过程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二三十位编者的尽心选择,全部作者都寄来了的出版授权书,七八位朋友设计的十来个封面,网友对印刷费用的筹备,亲人的关怀,朋友的校对,悉在当中。这套文集的每一个角落都凝聚了多人的努力与创意,而这竟然是通过一根电话线,穿越三千里土地纵横达到的,真是一个奇迹。想来将《在线》的第一本成书捧在手里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如浮士德般赞叹一声吧:
“真美啊,请你停留!”
2001年11月于广东 针
(摘自诗生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