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专家及金融人士评“天价求职”

发布时间:2004-3-18 下午 03:42:49 文章摘自:《北京人才市场报》

近期对"999”万元天价求职者的采访报道,引起了众多相关人士的讨论及思考,无独有偶,近日,又一媒体报道,在工体招聘会上,又有一位举牌求职者,也打出了年薪千万的惊人价格。对于这种"天价求职”现象,本报特邀人才专家及金融业内人士给予评论。
专家观点
中国人事人才研究院院长王通讯:这个事情不奇怪。他的目的就是推销自己,他把自己的价值看得较高,但是企业会不会给他,肯定要经过双方谈判,即使就业了,以后很可能还会是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因为他的能力有没有这么强,事实才能证明。
但小伙子有种精神,非常进取,愿意引起媒体的注意。我们不要说他出风头,中国人本身就含蓄,像这样有勇气和自信的人,我们应该支持与鼓励他。中国人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敢于推销自己就迈出了第一步。
北京市人才交流协会会长韩光耀:我认为有两点问题值得讨论。一是以这种方式推销自己,其能力是否被认可,还无法证实,企业凭什么信任他,还需要多方面考察。另一方面,国内与国外人力资本价值是存在差异的,薪酬水平是由经济环境决定的,国外教授平均年薪6万美元,而在国内,能达到6万美元的教授凤毛麟角,年薪能达到10万人民币的教授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还不到2万美元。因此,绝对价值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劳动力价值本身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并不是他所说的意识问题。
当然,他的举动可能从唤起企业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的角度上,有积极的意义。但大多数人更关注的是他怎么给自己定的价,他值不值这个价。
金融人士
某大型金融机构副总经理孙博士:年轻人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大环境及市场行情,目前国内金融业老总最高年薪才不过百万元,他定的价太高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有炒作之嫌,甚至哗众取宠。
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阎先生:巨大的业绩往往是一个超级团队的力量,绝不可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还要归功于很多成本的无形付出。我觉得他是小公司的思维方式,假如一个项目最终利润是200万,但公司为该项目也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比如资料的购置、设备的添置,更大的是研发费用,我们公司每年仅仅购置资料,就要花1亿元,这些成本是无法计算的,怎么能单纯按比例分成给他?
另外,他说自己有十年的经验,这还要看他做什么职位,同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关键职位与非关键职位在经验积累方面是差异很大的。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