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祖国大陆目前也正面临国内外投资环境巨变的严峻冲击,亚洲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出口成长迟滞、外资投入减缓、人民币与港币均面临贬值的压力、东亚邻国经济大幅衰退……等等,宏观环境的挑战与日俱增;而国企改革、政府行政体系精简、农村现代化……等所引发的再就业工程压力却未曾减缓。
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充分显示奠基于市场竞争基础的新、港、台中小企业经济体系,比较能够承受市场变化的挑战,也比较能够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发挥竞争优势。值此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大幅重整更新之际,正是我们发展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业型经济体系的良机,彻底解放人力资源生产力,激发下岗职工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为再就业工程寻求全面的解决方案,也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寻求创新的典范。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质
1750年到2000年的250年间,工业化创造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世界文明,在其中知识起了关键的作用。文明转变的第一阶段,知识被视为改良生产过程的工具,同时也带来了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知识被应用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引发了“生产力革命”。第三阶段知识被应用在知识的本身,开始了“管理革命”,因此迎来知识经济的时代。由“道”转为“器”是古今人类社会对于“知识”认知的最大变化。
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是指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并形成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创业型经济体系。创业型经济体系的特质是能够对于知识加以创新的应用,这个知识的含括范围远要超过所谓的高科技,而知识发展与有效应用,就是今天已发展国家社会持续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劳力、土地、资本、企业家与创业精神是驱动企业成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其中劳力、土地、资本属于生产要素,企业家的主要功能则在于推动企业创新,而创新与创业精神正是形成创业型经济体系的动力。
美日等国在二次战后经济持续成长至今,尤其在1975年至1985年的十年间,美国经济体系竟然创造出2400万个新工作机会。这一带动经济成长与新就业机会的动力,并非来自原有的大企业,也非来自所谓的高科技型企业,而是得力于创业型经济体系中每年新成立的60万家以上的中小型企业。这一群有活力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不一定发明或采用新科技,但他们在产品、作业方式、资源使用效率、服务品质……等方面,都有创新的表现与强劲的竞争实力。为什么有的国家能发展这种创新与创业精神,而有的国家就不行?这是否与民族性、文化背景有关?事实上,创新与创业精神是可以被有系统、有目的地培育出来,也就是说所谓的态度、观念、价值、行为都可以被有目的地改变,而改变的手段与技术称之为“管理”。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才是造成创业型经济体系出现的主要原因。
中小型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趋势大师John Naisbitt所著的《全球吊诡》(Global Paradox)一书,描述“小而强的时代来临了,当全球经济愈扩张,规模愈小的成员,影响力反而愈大”。美国有一半的出口来自于员工人数不到20人的小公司,德国的情形也是一样。大企业解体,形成许多以网络连结的中小企业,已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
这个世界已由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走向范畴经济(EconomiesofScope),信息科技与电信网络的发展,已使个体能够凝聚并发挥前所未有的力量。因此,世界经济愈开放,中小企业反而愈成为主流。一家位于比利时的欧洲电信公司,可让用户经由加州的网络,利用美国电话公司的设施打长途电话,因此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这家公司充分利用电信科技,发挥很大的功能,但却只用了三位员工和五万美元的设备。
虽然世界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经济环境各异,导致不同形态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但比较中小企业家数占全部企业比率来看,各国几乎都在95%以上,香港、美国、日本的这一比率更高达99%以上。在中小企业对于就业贡献方面,台湾与日本的比率最高,接近八成,其次为香港,再次为韩国,比率也都在七成以上。由此可知,世界各大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均将中小企业摆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1.中小企业对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台湾在过去十年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劳力密集之传统制造产业共计减少了37万个工作机会,但资本与技术密集产业仅新创5万个工作机会,两相比较,这些失去的32万个就业机会,就必须依赖中小企业创业的方式来重新加以填补起来。
目前台湾中小企业家数达100.3万,占全体企业家数的98%,中小企业出口值高达576亿美元,约占全部企业总出口值的50%,中小企业就业人口高达700多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口78%。台湾中小企业仅运用36.5%的资产,却创造了高达52%的生产总额与吸纳78%的就业人口。台湾大型与中小型企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韩国偏重扶持大型企业的策略显然不同,通常大型企业较注重“以量取胜”的经济发展规模,对于市场变动所造成的经济冲击,反应远不及中小型企业,在这场亚洲金融风暴中就明显呈现出来,截至目前为止,台湾受到这场金融风暴的冲击较小,这也彰显了中小企业对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与重要性。
2.中小企业对我国大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78年以后的改革,中国农村经济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成,其中工业总产值更占到全国的5成以上,并且为农村提供1.2亿个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出路的问题,对于社会安定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极重要的贡献。乡镇企业的特色是:就地办企业,所需资金与技术不高,进入障碍低,劳动力吸纳量大,创新弹性大,与地方市场经济密切结合;因此能够在二元结构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两大板块的夹缝中快速成长。
一般而言,乡镇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靠民间融资和预算外投资,并以集体和私营为主,因此它们能大大舒缓未来政府财政压力和高龄化社会的福利保障问题。中小企业主要立足于市场,能够充分发挥所在地优势,扮演大工业的配套,一则可以吸引城市工业下乡,再则也有利于乡村城市化的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小企业同时因为可以满足青年人的创业雄心,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将社会上有限的资源做最大程度的发挥,正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
但是放任性的乡镇企业发展也带来一些后遗症,包括同质化所造成的总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农村人力流失、土地废耕、偷税漏税、污染严重、乡镇行政干预造成产品与劳务价格扭曲等现象。而落后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上面临的信息不足、资源匮乏、技术低落、高素质人才不足、经营管理效益不彰的困难度,相对的也比较大。如何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使其脱离乡镇之行政体系,克服封闭的社区模式局限,而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中小型企业(包括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合作企业、股份企业),将是中国工业新阶段的战略目标。
3.孕育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由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日趋健全,今天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远较80年代乡镇企业更为严峻。中小企业创立之初,多属体质薄弱、经营风险偏高,因此格外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及政府当局给予的政策引导与协助。中小企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既然有如此的重要性,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就应拟订明确的产业政策,运用宏观的行政手段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环境,并设计租税奖励与经营管理辅导的措施来协助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要营建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与发展的环境,以及对于个人资产与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这样才能鼓励优秀的人才投入中小企业创业,引导充裕的资源流向中小企业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后进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自由化市场、全球化竞争与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已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形态。虽然先进地区中小企业借助科技的力量,也可以创造与大型企业一般的竞争能力,但当传统生产要素面临比较利益下降,过去后进地区中小企业所凭借低廉的劳力、地方的保护、低成本与低质量产品市场区隔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也将同步逐渐丧失。因此如何运用科技与管理进行转型升级,将是后进地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了生产要素变化所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之外,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小企业还将面临以下几项挑战:
1.全球化分工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压力。在信息及通讯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国际间通过对外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的产业国际分工形态,已全盘改变以往的竞争方式。现在跨国企业在全球各地设置生产据点,并以分工方式与全球各地进行生产的合作联盟,使得其全方位产品线在全球各地均具备竞争优势。这种全球分工与整合的网络运作模式,将使得个别独立运作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趋减少。
2.技术变迁快速与产品生命周期短促。在大量研发资本投入下,技术变迁极为快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以往后进地区中小企业以抄袭方式引进技术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以后的中小企业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才可能开拓市场的生存空间。
3.知识所创造的附加值最高,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知识可以使中小企业“小而强”,并得以竞逐全球市场,但缺乏知识创新能力的企业也就几乎没有发展的空间。为鼓励中小企业从事知识创新,并保障知识创新者利益,未来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必将会越来越高。
4.面临时间、速度、价格、功能的竞争,后进地区的低成本优势已日渐失去作用。在未来信息化社会中,天涯若比邻,空间的距离已不构成竞争的障碍,因此后进地区所有企业将在同一时间与先进国家企业共同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届时市场反应速度、产品创新的速度、快速降低价格的能力以及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产品,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竞争战略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追求的将不仅是如何提升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知识创新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以及运用知识创新手段来增加企业经营的效益。以下我们提出10项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与竞争不可忽略的战略手段:
1.专注发展核心专长。所谓核心专长是一种可以创造竞争差异化的优势专业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经过长期专注的培养发展,因此不是其他竞争者所能够轻易模仿的。核心专长也是企业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由于专业优势将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利基,专注发展核心专长就成为中小企业首要的竞争战略。
2.重视管理创新的功能。创新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可透过分析、系统化和辛勤的工作,来达成创新的目标。因此创新的过程,也必须要进行有效率的管理。创新的功能包括:作业改善、流程改造、产品与制程创新、研究发展……等等,如何有效运用管理的手段来发挥创新的功能,也将是未来中小企业必须努力的方向。
3.加入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分工的网络。配合全球产业反攻与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中小企业最佳的对策就是加入国际合作网络,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与产品变迁快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完全独立主导一项产品的市场发展,合作就成为最有效率的经营方式。透过国际产业网络,中小企业可以分享先进国家的产品、市场及技术的信息,并经由国际营销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如此每一个中小企业只要专注做好自己最胜任的专业项目,在国际产业分工网络中自然就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4.发展制造的中卫体系与流通的连锁体系。产业群聚效果对于一个国家地区产业竞争力发挥的程度,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有计划地将制造业形成垂直分工与整合的中心工厂与卫星体系,商业形成以共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中心的流通连锁体系,将可大大强化产业内每一个中小企业个体的外部竞争力,并有助于提升整体国家的竞争力。
5.建立学习性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已成为中小企业最宝贵的资产。由于知识的快速折旧与创新,员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与更新能力,将决定一家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实力。因此如何将企业转型成为有效率的学习性组织,使得知识更新与创造成为员工工作中的主要部分,将是未来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任务。
6.推动企业再造工程。再造工程属于一种可持续的改革模式,企业必须运用当前信息科技与管理技术,持续不断地更新组织、改造流程、调整经营战略、转变员工观念(三改一加强),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变(Change)将是一种常态,因此持续不间断的推动企业再就业工程也就成为一种常态的经营管理手段。
7.鼓励内部创业。所谓内部产业通常由具有产业企图与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与默许下,由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创业风险,并分享创业的成果。企业可以借由内部创业,激发员工的潜能与创新能力,使组织在创新活动、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新事业发展上,获得更大的成就。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将越来越依靠员工的主动创新,内部创业不但可以延续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同时也是企业内最具有创新成效的一项经营活动。
8.强化产品创新与制程创新。产品差异化以及发展少量多样的利基市场产品,一向是中小企业在大市场中的主要竞争战略。因此强化产品创新与制程创新的能力,就成为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必要条件。
9.有效率地投入研究发展。在劳力经济时代,研究发展不是属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功能范围。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率地创造知识,经常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知识密集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效率要高于大型企业,因此有效率地投入研究发展,将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另一项竞争利器。
10.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现代信息科技是近代文明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企业经营方式以及竞争形态,也带来彻底的改变。透过电子信息网络,规模很小的企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并且可以轻易在全球市场与大型企业竞争。事实上,信息科技产业也是一种脑力密集的创新导向产业,十分适合中小企业投资发展。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优势的中小企业,必将是未来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业者。
对于中国当前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性建议
1992年以来的经济繁荣与沿海地区工业的快速成长,已为祖国大陆发展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政策公告以后,中国广大而未开发的内需市场,更引发起外资投入中小企业的热潮。值此国有机构加速改革之际,充分运用改革所释放出庞大且质优的下岗人力,激发下岗职工无穷潜力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引导投入于发展中小企业的洪流,将是中国在下一世纪能否成为市场经济大国的重要挑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具有弹性,凭借充沛的人力、旺盛的创业精神与市场灵活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将可产生重大贡献。但相对的,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财务结构不健全、专业人才欠缺、技术能力不足、市场信息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也造成企业体质薄弱、技术升级困难,以及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拟定适当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提供辅导与支援措施来协助中小企业发展,则是政府当局应尽的责任。
我们对于中国当前发展中小企业有如下的战略性建议:
1.应制定具法律位阶的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作为提倡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依归,并成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管单位。针对市场调查及开发、经营合理化之促进、相互合作之推动、生产因素及技术之取得与确保、人才之培育以及其它有关中小企业之创办或健全发展之事项,进行适当的辅导或奖励。
2.推动创业育成中心,鼓励下岗职工创业,提供融资、专业培训、经营辅导、租税减免等奖励措施,并表彰创业楷模,以引发创业风潮。重视职业与技术教育,并针对就业青年提供夜间进修与函授课程,对于失学与待业青年也要提供技能训练与辅导就业机会,并鼓励青年创业,提供青年创业贷款。
3.采取垂直分工的产业政策,发展与健全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以业务外包与企业分殖来取代人员精简,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将加工零配件的生产转由中小企业承包,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生产技术辅导。鼓励中小企业策略联盟,以合作方式从事生产、行销与新产品开发,发展地方产业特色,形成产业群聚的竞争优势。
4.扩大推动能够协助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发展与技术转移的星火计划与工程技术发展中心,并提供辅助经费,鼓励能够提升产业技术水准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计划。建立产业技术发展与市场信息的数据库,及时提供与中小企业有关的企业经营、技术趋势与国内外生产发展的重要信息。
5.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法律会计服务等专业性生产服务事业,推动专业人员技术创业,鼓励科研机构人员下海创业,发展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与专业服务企业。大力推动商业现代化,引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鼓励连锁经营,提升中小型商业企业的生产力。
6.在各地区城市设置中小企业研训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在职教育训练,为中小企业教育训练培育种子师资,探索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为中小企业大量培植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与企业家。
7.在各地区城市设置提升中小企业生产力的专门咨询辅导机构,协助中小企业推动合理化、电脑化、自动化的作业改善、制程改造与全面质量管理,辅导乡镇企业转型与技术升级。并针对中小企业之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信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行销、互助合作、质量提升建立全面性提升生产力的辅导体系。
8.筹组民间融资市场、中小企业互助保证基金、生产资料期货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地区性流通市场,以活络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增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立专责贸易机构协助中小企业开发海外市场,建立行销通路,并争取海外定单。成立中小企业开发公司,投资具潜力之中小企业,协助创业与技术升级。
9.把握中国市场优势,加速引进技术与现代管理机制,鼓励外商参与中小企业的合资经营,并由政府承担部分风险与提供租税优惠,扩大外资嫁接改造中小企业的规模,进而促成中小企业之国际化。
10.鼓励民间兴办中小企业,明确中小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与立法保障个人财产权利,彻底推动乡镇企业民有民营的产权改革,排除不当之行政干预,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加速淘汰生产力与竞争力不足的企业。
中小企业竞争力是奠基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中小企业的生产力是根植于人类无穷潜力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只要提供良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与完善的周边配套,中小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与繁殖力,必可为广大中国就业市场创造亿万个工作机会。先进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说明,中小企业必然是经济结构的主要支柱。
有一句话说:“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改革除了要高瞻远瞩外,更重要的是能“力行实践”。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如何有效运用管理知识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才是当前大家需要努力的目标。
|